缩略语通常有两种组成形式:一种是为便利使用,由较长的语词缩短省略而成的语词;
一种是在拼音文字中,选取某个词条中各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大写词。
缩略语其实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从古到今,各种文学作品中使用缩略语者比比皆是。不少缩略语,相比中规中矩的原词,往往还更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汪曾祺的《云致秋行状》,唱武花脸的马四喜带学员班练功前总要讲几句:“同志们,你们可都是含苞待(放),大家都有锦绣前(程)!这练功,一定要硬砍实(凿),可不能偷工减(料)!千万不要少壮不(努力),将来可就要老大徒(伤悲)啦!——踢腿,走!”
马四喜习惯把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甚至几个字“歇”掉,唯其如此,这段文字才显得那么活色生香;这席话全按成语的原貌讲,恐怕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即便是在比较严肃的政治领域,缩略语也是不乏其例。比如宋代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往往简称为“同平章事”,“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往往简称为“殿帅”“马帅”“步帅”。
明清时期的总督、巡抚,其实也属于缩略语,比如清朝的直隶总督,全称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而山东巡抚的全称是“巡抚山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理营田”。
1949年以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出现的缩略语不胜枚举,诸如“三反五反”“三八作风”“四个第一”“四个伟大”“三忠于”“四无限”之类。今天一些年轻人对这些缩略语不明就里,但在当年,几乎人人都对其所包含的意思十分熟悉。
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去某地市政府办事,看到一处挂有“五四三办公室”的牌子,这所谓的“五四三”,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简称,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发出号召,要求各地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活动,“五四三”一度成为那个年代最为数字化的口号。
缩略语将许多内容加以浓缩,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在宣传鼓动上确实有条分缕析难以企及的传播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日新月异,进入网络时代后,各种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的知识或信息更加令人应接不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缩略词、缩略语不胫而走,大为流行,自有其内外原因的支持。
不过,这些盛极一时的缩略词能否真正融入规范汉语,还需时间检验。许多缩略词、缩略语,尽管一度红遍天下,但时过境迁,往往便无人再用了。
汉字汉语,向来讲究言简意赅,不少脍炙人口的成语,其实就类似于一种缩略语,比如南辕北辙、田父之功、鳏寡孤独、纵横捭阖,短短几个字就包含了相当丰厚的内容。
今天的一些网络热词,有的在语意表述上与这些成语有相似之处,比如“男默女泪”,全称是“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则会流泪”,缩略成“男默女泪”之后,依然可以传达出大体相同的意境。这样的热词,未来仍能获得广泛的认可,也许有一天,能成为《现代汉语词典》的新成员,但是它能否经得起历史的筛选,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者系河北邯郸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