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宋是一所高校辅导员,担任学生工作已经快六个年头了,工作一直勤勤恳恳,既受到学生的爱戴与欢迎,也得到学生工作系统领导和老师的肯定,所带班级评上了市级先进集体,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工作者。但是,对工作,小宋越来越感到困惑和苦恼,甚至有着深深的疲倦与懈怠情绪。原来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小宋渐渐地在变化着,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工作丧失了热情,对工作态度消极,对自己和他人持负面看法;工作效率在下降、激情在消失、创意不断枯竭,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能拖则拖,随意应付;工作时常有挫败感和焦虑体验,常处于一种无助无望的消沉状态中;偶尔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恐惧感,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
【分析】小宋表现出来的是职业倦怠,她自己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领导和同学的开导和帮助下,积极改变工作态度和方式,做好自我调节,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首先,小宋开始换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经常暗示自己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如何解决辅导员管理体制问题带来的困惑,如何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职业意义,如何对自我前途进行规划;其次,改变不合理的归因习惯。小宋告诉自己:从事辅导员工作,不是自己职业发展的绊脚石,对该项工作的投人其实就是自己将所学知识的释放,也可以从工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提高工作能力,积累更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对于自己的将来是有利的;学会休息。工作再忙,小宋也会挤出时间休息和参加业余娱乐活动,每天在工作之余听听音乐,和同事逛逛街、看看电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平静自己的心态。小宋会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读书,一来学习书中所讲的道理,二来保有一颗平静的心。通过近三个月的调整,小宋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身心状态也越来越好,她也正朝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职称晋升”积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