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开放大学 - 心理健康教育!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02:04:42
今日浏览:loading 总访问量:loading

第四章 学习适应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第四章 学习适应

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1 03:28:40 阅读:653 来源:心理健康子站管理员

【案例】小萌是一位20岁的年轻姑娘,幼师毕业后一直在一所幼儿园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她逐渐感觉到专业知识的欠缺,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于是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念头。恰巧这时单位提出“三年之内未取得本科学历人员将解聘”的要求,她赶紧报名参加了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

刚开始的学习,小萌感到即紧张又兴奋。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她还是坚持抽出时间来学习,她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很感兴趣,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形式给她带来专业上的全新感受,同时也给她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却有一件事情让她很头痛,那就是英语学习。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她的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第一个学期英语考试就“挂”了。她一度想放弃,甚至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但是对专业的喜爱促使她还是选择了坚持。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凭借出色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台风最终获得了第三名。比赛的成功使她坚信“以往英语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她大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通过改变学习方法,她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也顺利通过考试。她对今后的学习更加有信心和热情了。


3.jpg


【分析】人们通常把动机比喻成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动机的两个核心功能:动力和导向。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学习动机有一定的指向性。学习动机是以需要为出发点的,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出现缺乏、不平衡的状态,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在学习中可以产生推动学生朝向一定学习目的的驱动力。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动机力量。比如,当人们感到饥饿的时候,“饥饿”的需要就会促使人们产生“寻东西吃”的行动。案例中的小萌,正是因为“感到专业知识缺乏”和“单位工作要求”两个方面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了“赶紧报名参加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的行动。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起着维持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动机的强弱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持之以恒。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事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持续的时间与完成这项任务的动机水平呈正相关。即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学习任务完成的毅力;而动机水平低的学生缺乏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案例中小萌是一位成人在职学生,相对普通高校一般学生,她具有更为独立的自我概念和学习意识,具有更多的工作和生活经验,较为注重学习的现时性,希望所学知识能很快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她具有很强的社会承担,深刻感受到在知识加速更新的今天,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专业能力,才能在社会中良好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她在学习中有较强的紧迫感。同时,作为社会成员身份的成人学习者,她学习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解决眼前的急需,希望所学知识,不仅新颖而且需要实用,同时也追求外在的文凭和学历,希望获得晋升和加薪。在这种内外需要的共同作用下,她的学习动机是较为强烈的,这使她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是学习中遇到困难,也由于强烈的学习驱动力而坚持了下来。

第三,学习动机的产生并非只存在于学习之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各种要素及学习效果都会对动机产生影响。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在案例中,小萌由于英语成绩不理想,使她产生了对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这种学习上的挫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而通过英语演讲比赛,使她认识到自己以往英语学习失败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在比赛中获得的英语学习成就感,给了她学习的新动力。这就如同开汽车,在汽车发动之前确定目的地并加满油箱是出发的前提,而在行驶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行车路线和补充油料才是人们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