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学校研究成人在线思政课教学规律,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思政课育人新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实效性。
围绕“一个任务”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制定《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办法》,结合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实际,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
建设“两支队伍”
一是加强思政课网络教学实施团队建设。发挥体系办学优势,组建并推进全省办学体系思政课网络教学实施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展示、教学观摩等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组织好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等;安排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师生宣讲团建设。开放大学在职学生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师生宣讲团,加强团队指导与培训。走向基层、走进社区,面向各类学生开展“思政课战疫小课堂”、“劳动托举梦想 奋斗书写华章”、“送理论走基层” 等主题宣讲活动。
打造“三个课堂”
一是理论课堂。坚持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教材理论有机结合。近年来,面向全省办学体系开展的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江淮英烈故事”、“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等专题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实现教材体系、网上学习资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二是网络课堂。坚持从学习者出发,发挥远程教育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学习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全省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在线收看“思政大课”、“开学第一课”等,充分满足在职学生学习需求,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三是实践课堂。坚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将生动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上好“大思政课”。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进乡村社区、工厂车间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体验式教学、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征文、视频征集,鼓励学生用文字、镜头记录家乡发展变化,记录自己立足工作岗位的无私奉献,记录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完善“四项机制”
一是体系联动机制。制定安徽开放大学思政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统一开展教学;聚集地方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以研促教,设立安徽开放大学党建和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加强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在线思政理论课教学规律研究。以活动为载体、以教研促教学、以团队聚人心,体系联动,齐心发力,共同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
二是集体备课机制。建立安徽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线上与线下、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省校与分校间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活动,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
三是实践育人机制。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功夫在课内,也在课外。积极探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和日常实践教学模式,发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两个育人渠道作用,打造符合在职学习者学习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地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与学生自身工作、单位相结合,以现场体验方式引导学生深化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开放大学实践教学有效途径,组织师生共同参加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微视频征集活动,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四是协同育人机制。校领导带头走进思政课堂,讲授“开学第一课”、“形势与政策”专题。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形成协同效应,开展省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研讨会、省校与分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展示与观摩会、“课程思政案例教学”、“ 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及交流总结会等活动。与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面向全省开放大学的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协同育人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志远 陈俊;审核:吴文明;编发:张文娟 尹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