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开放大学 - 国开分部办学评估!今天是:2024年04月25日 17:34:11

创优大家谈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创优大家谈

【课程思政】周燕:从坚定性、融入性、持久性谈课程思政

发布时间:2021-05-25 08:40:52 阅读:8547 来源:教务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虽然不是思政课老师,但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就肩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

下面我从“坚定性、融入性、持久性”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要有正确政治信仰的坚定性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又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同时,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人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风貌展现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应赋予师德以新时期所特有的内涵。否则,错误地理解师德内涵不仅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不良后果,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清楚的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政治信仰。

古人说得好“欲人无疑,必先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只有从内心深处触动人、感染人,才能在课堂上吸引人、打动人、引导人。

二、要有将思政内容导入课堂中的融入性

将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是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主要担任《建设工项目管理》的面授和网上管课的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找些专业知识与思想认识上的切合点,很自然地融入思政课的一些内容,提升学生的正能量。

在讲到项目法施工中,结合讲解一些中国建筑工程人员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祖国争荣誉,做贡献,创造奇迹的感人事迹。如中国的超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中国的天路建设,中国的盾构技术等。适当点拨,都会在学生中引起自豪感,对国家建设充满信心,热爱社会主义国家。

在讲到工程建设中,巧妙地引导学生:现在大家出远门,首先想到坐地铁,我们国家的地铁建设是我们工程人的骄傲,但中国高铁已有了“和谐号”,为何还要再制造一个“复兴号”?“和谐号”是中国高铁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道路上诞生的。而“复兴号”2012年我国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开展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研制工作,由中国制造出来的,它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能耗更低。可以说“复兴号”是中国梦的完美诠释,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国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事业多做贡献。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它绝不是上思政课,更不可能替代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要注意巧妙的融合,要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即可。

三、要有涓涓溪流入大海的持久性

课程思政教育不能有一蹴即成的急躁思想,要有耐心、细心。要绵绵不断,慢慢深入,赢得学生的心。每堂课只是一点,但积少成多,潜移默化,坚持下去,就可以事半功倍,赢得学生的信任,取得良好的效果。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就能“水到渠成”,培养出为社会主义事业多做贡献的有用人才。

  不管对教师的评价有多少,最关键的应该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因此“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应是每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的共同追求,也应是师德评价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现出教师的一份社会责任感,一种家国情怀,也是师德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