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开放大学 - 国开分部办学评估!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20:17:18

创优大家谈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创优大家谈

【课程思政】张莉莉:拨开云雾见明月 ——谈“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的收获

发布时间:2020-04-07 04:19:59 阅读:630 来源:教务处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展了第一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我作为安徽电大一名教师,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认真聆听十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系统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反复观看观摩课,从中获益良多,颇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下面我就本次培训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更加明确。

在进行培训之前,“课程思政”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经过培训,这一概念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明确。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二者在内容上不同。“课程思政”所讲授内容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深入挖掘所授学科、所讲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其次,讲授方式也不同。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也是互为补充的。借助“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印证思政课堂所讲的内容,同样可以在思政课堂上,找到一些专业课上“熟悉的内容”,从而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的几点想法。

1、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

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如何胜任、善任,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首先政治要强,要保持政治清醒;其次情怀要深,要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第三思维要新,要会创新课堂教学;第四视野要广,能通古识今地将一些道理讲透;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自觉作学生的表率。只有授课的教师自觉地提升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2、立足专业知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在确保专业知识传授不受影响的同时,充分挖掘所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信念教育等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点对应,做好教学设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不着痕迹的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让自己的“老课”开出“新花”。

我自己所教授的《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挖掘“思政”元素:(1)概念讲解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熟知度与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2)材料范文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关注主流媒体上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领导人讲话、精彩的社评文章以及时代感强、传播正能量的精彩文章,学生们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主动在课前、课中、课后自己或以小组的形式加深对各类公文的学习,将思政教育与知识学习相融合。(3)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社会,以达到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感恩国家的德育目标。

3、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无声植入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既不能将专业课程讲成纯粹的思政课,也不能生搬硬套,与教学内容分裂,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厌学,这样一来,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仔细设计授课方案,既要做到思政内容适量,又要注意专业知识点与思政育人的自然融合。

在我所授的《应用写作》课程中,我也进行了一些课程思政设计的尝试。在介绍应用文缘起时,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书样貌、优秀的文物资料等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材料,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介绍行政公文写作时,让学生登录国家政府机关的网站去搜索国家的重大政策文件或领导人的讲话稿,不仅可以学习到格式,还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例如,可以播放一些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视频,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格式,更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体会公文写作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在学习计划、总结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建立一个自我管理的框架,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设想。

我认为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课上教师的“无意”传授,也可以是课下对教师所推荐书籍、资料的阅读;既可以是线上的小组讨论,也可以是线下的调查写作。不管是哪种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千多年前,韩愈就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就被赋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这是每名教育者应循之本、应尽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和“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时刻心系国家和民族,不忘所肩负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