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业余)
小学教育专业(高起专)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70103K
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习形式:业余
学制:2.5年
修读年限:2.5-4.5年
所属专业大类(专科):教育与体育大类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热爱小学生;尊重儿童发展规律,能以儿童为本;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理解小学生发展阶段特点和规律,具有尊重、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关心、热爱小学生。
3.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发生发展的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明确育人目标,优化显性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掌握师德的核心要义、系统地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德观。
5.掌握准确的学科知识,能够熟练、规范地开展学科教学。
6.具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包括普通话达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国家要求,并具有小学教育教学所必需的口头表达、书写及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
8.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为宽阔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具有高品质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三、师资力量及培养过程
安徽开放大学教育类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4人,助教7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4人,学士学位5人。
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开展,课程依据需要组织线下教学,各专业结合实际安排虚拟实验课程。
(一)线上教学
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由主持教师在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整体设计、模块安排、任务驱动、多元交互、立体评价的原则科学设计线上教学过程。线上教学设计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落实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使用教学资源。
(二)线下教学
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依据需要组织线下教学。线下教学组织形式有“省校组织”、“学习中心组织”及“自主安排”三种。“省校组织”面向专业核心课程,由省校统一安排,围绕课程总结、重难点及复习指导,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组织教师录制辅导视频并上传至平台。“学习中心组织”由各学习中心组织安排面授辅导和实践环节。“自主安排”由各学习中心自主决定是否安排线下教学活动。
本专业要求组织线下教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小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教师学导论》《现代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美学与美育》《自然科学基础》等六门专业核心课的线下教学由省校统一组织。《教育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三门专业基础课程的线下教学则由各学习中心组织依据教学需要自安排。
四、毕业与证书授予
(一)毕业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标准学制为2.5年,最低毕业年限2.5年,学籍4.5年有效。
(二)证书授予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安徽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文凭。
五、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
(一)《教育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原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点,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课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注重心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及心理实验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心理学的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熟悉儿童教育心理学阶段历程及历史演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掌握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现象;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了解影响学习与教学的因素,主动创设促进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环境;了解师生的心理特点,增强教师的自我调节意识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心理;知识的获得与应用;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学习策略;学习的动力机制;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课堂学习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教育研究方法》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教育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的评价。
(四)《小学语文教学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课程内容全过程,以培养优秀的掌握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五)《心理健康教育》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讲授了人的心理实质和心理活动规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本课程注重心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主要内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的实质;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社会心理;人际交往和激励;心理卫生等。
(六)《自然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小学教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兼教小学自然常识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现代教育思想》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课程内容全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状况和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育思想概述、科教兴国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和全民教育思想等。
(八)《阅读与写作》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将现代阅读理论与写作理论有机整合、贯通,是一门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精神的综合性、应用性、基础性课程。通过阅读与写作,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承担时代重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和了解现代阅读基本理论与写作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的文章解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与写作基本理论的意义,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了解阅读心理与写作心理,初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特点与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与评改。
(九)《现代教师学导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并具备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认识现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立德树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包括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教育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和创造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质等),以及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同时介绍国际视野下的教师现状和未来发展。
(十)《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了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课程设计;为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网络知识和相关软件(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术概述;学习过程、学习资源;计算机数学基础;视听说媒体数学基础;组合媒体数学基础;教学设计;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和远程教育等。
(十一)《美学与美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本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新时代背景紧密结合,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课程实践环节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教育思想等课程的课程作业。课程作业网上完成。
(二)集中实践环节
集中实践采取毕业实习的形式,共8个学时,安排在第5学期,毕业实习是对学生总体学习结果的检查和总结。毕业实习应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内容,并且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毕业实习按照安徽开放大学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
七、 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
小学教育专业(高起专)教学计划进程表
类
别 | 模块最低毕业学分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总 学 分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考试 | 考查 | ||||||
在线课程自学 | 线下面授 辅导 | 实践实训教学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19 | 1 | 学习指南 | 36 | 36 | 2 | 36 | √ | ||||||||
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54 | 54 | 3 | 54 | √ |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72 | 72 | 4 | 72 | √ | |||||||||
4 | 形势与政策1 | 9 | 9 | 0.5 | 9 | √ | |||||||||
5 | 形势与政策2 | 9 | 9 | 0.5 | 9 | √ | |||||||||
6 | 形势与政策3 | 9 | 9 | 0.5 | 9 | √ | |||||||||
7 | 形势与政策4 | 9 | 9 | 0.5 | 9 | √ | |||||||||
8 | “四史”学习教育专题 | 36 | 36 | 2 | 36 | √ | |||||||||
9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54 | 54 | 3 | 54 | √ | |||||||||
10 | 大学英语(专)1 | 36 | 36 | 2 | 36 | √ | |||||||||
11 | 大学英语(专)2 | 36 | 36 | 2 | 36 | √ | |||||||||
小 计 | 20 | ||||||||||||||
专业基础课 | 13 | 12 | 教育学 | 72 | 54 | 18 | 4 | 72 | √ | ||||||
13 |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 72 | 54 | 18 | 4 | 72 | √ | ||||||||
14 | 教育研究方法 | 90 | 68 | 22 | 5 | 90 | √ | ||||||||
小 计 | 13 | ||||||||||||||
专业核心课 | 24 | 15 | 小学语文教学论 | 72 | 48 | 24 | 4 | 72 | √ | ||||||
16 | 现代教师学导论 | 72 | 48 | 24 | 4 | 72 | √ | ||||||||
17 | 现代教育思想 | 72 | 48 | 24 | 4 | 72 | √ | ||||||||
18 |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 72 | 48 | 24 | 4 | 72 | √ | ||||||||
19 | 美学与美育 | 72 | 48 | 24 | 4 | 72 | √ | ||||||||
20 | 自然科学基础 | 72 | 48 | 24 | 4 | 72 | √ | ||||||||
小 计 | 24 | ||||||||||||||
职业拓展课 | 8 | 21 | 教师口语 | 36 | 36 | 2 | 36 | √ | |||||||
22 | 教育法制基础 | 54 | 54 | 3 | 54 | √ | |||||||||
23 | 儿童文学 | 36 | 36 | 2 | 36 | √ | |||||||||
24 | 阅读与写作 | 54 | 54 | 3 | 54 | √ | |||||||||
任选3门 小 计 | 10 | ||||||||||||||
通识课 | 4 | 25 | 心理健康教育 | 36 | 36 | 2 | 36 | √ | |||||||
26 | 安徽地域文化 | 36 | 36 | 2 | 36 | √ | |||||||||
27 | 管理方法与艺术 | 36 | 36 | 2 | 36 | √ | |||||||||
28 |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 18 | 18 | 1 | 18 | √ | |||||||||
29 | 职业生涯规划 | 36 | 36 | 2 | 36 | √ | |||||||||
30 | 实用法律基础 | 36 | 36 | 2 | 36 | √ | |||||||||
任选2门 小 计 | 11 | ||||||||||||||
毕业集中实践 | 8 | 31 | 毕业实践 | 144 | 48 | 96 | 8 | 144 | √ | ||||||
小 计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