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开放大学 - 建校40周年专题!今天是:2025年05月12日 01:22:12

我与电大40年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我与电大40年

管莎莎:时光点点,我与电大共奋进

发布时间:2019-06-10 06:03:48 阅读:6539 来源:宣传部、统战部(合署)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痕迹,犹如在时光幕布上留下或浓或淡的点点记忆。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有幸在成长的道路上,能与电大携手共奋进。电大办学40年,风雨兼程,无论是深水或者是浅岸,无论是曲折抑或平坦,她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办学特色,一直坚持对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懈探索。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电大之道。电大产生的历史背景虽有“穷国办大教育”,克服“文革”后人才断层的需要,也在不经意间,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教育公平,成为今天全面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电大圆了许多平民百姓的大学梦、成才梦,电大成了他们心中的“追梦场”。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周同学,是第一个走进我课堂的学生。她留着长发,有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不论是秋风乍起还是隆冬腊月,每次实地授课,她保准最先到达教室把书打开等待上课。课间休息交流时,得知她是个很孝顺的女孩,因家里姊妹众多,在本该上学的年纪,懂事的她为父母分忧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愈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便如饥似渴地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对于这样一位懂事善良的女孩,我心中更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弥补”的责任。

 

叶同学,带着黑框眼镜,身上有浓浓烟草味的中年男子。他是某文化馆馆员,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有很强的实地设计经验,但是每次评职称时,他心里常担忧自己的学历。犹记得,他总是凌晨3点左右回复我的学习邮件。后来无意谈起,他总是在出差各地的路上或深夜里,才得空静心看书写论文。正如刘震云所说,人到中年一地鸡毛。就在这一地的纷纷扰扰中,电大学子们在努力寻找一个静谧的时刻,专心学习。对于这样一位劳累坚持的男士,我心中更多了一份肯定,多了一份“支持”的责任。

 

爱华同学,认真勤勉,是一个四个月大宝宝的妈妈。平时QQ交流时多次道歉:老师不好意思,刚孩子又在哭闹。从起初她申请国开学位论文时的担忧、不自信到她4次修改文章后的坚定、有底气,爱华在与孩子、尿布、奶瓶的斗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终顺利拿到学位。对于这样一位勤勉的妈妈,我的心中多了一份鼓励,多了一份“坚持”的责任。

 

涛涛同学,身材胖胖,娃娃脸大男孩。在课间互动交流中,他羞涩地说出自己读电大的原因,是为了守护爱情。他的初恋女友是省内一所重点高校的学生,现在大三正准备考研。一同成长、互助共促的感情宣言,让他坚定地来电大提升学历。对于这样一名心怀憧憬的大男孩,我心中更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圆梦”的责任。

 

40年来,电大扎根于社会,立足基层,服务大众,在平民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学之道。人生处处皆起点,相逢电大亦是缘。每一个进入电大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在电大毕业的学子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与其说电大是一个提升学历的平台,不如说它是人生的“追梦场”。这里,你可以弥补儿时缺憾、可以夯实事业的基石、可以挑战全新的自我、也可以圆梦自己的感情,遇见更好的自己。

 

两年来,我深切地领悟到教师岗位的不平凡,在与学生们相处的美好时光中,也留下了我自己或浓或淡的成长痕迹,让我心怀希望,一路微笑,绽放着教学相长的光芒。方寸之间,三尺讲台,举手投足,言传身教,是师者,也是学者。时光点点,我与电大共奋进!(作者系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